蒙特利尔精英网-新加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社:产业加速落地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前景几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22:5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您:未获得智伍应用正式版的授权,部分功能受到影响!



尊敬的用户,您好!!


非常感谢您能安装智伍应用旗下的产品,为了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云采集已经开始按天收费,建议购买200天,免费赠送400天,一共600天,平均每天仅需1.67元。


向用户收费是为了给用户更可靠的保障和服务,所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产品的正常运作、不断研发和改进,希望各位用户能够理解和支持。



购买正式版授权请打开下面的网址自助购买:
www.zhiwu55.com/authorization/buy_end_time.php?hzw_appid=9A8E4148CA303E563C85CDA0B7C6508D



购买之后,自动开通正式版授权,新采集的内容不会再出现未购买授权的提示信息,同时智伍应用旗下所有含云采集功能的产品,都无需再次购买云采集的正式版授权,即云采集的授权可以在智伍应用的各个产品那里通用!


如果您已经购买了正式版,还是会出现未购买授权的提示,或者有其它问题,请联系智伍应用官方在线客服QQ/微信:2085244671




  原标题:产业加速落地,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前景几何?
  新华社北京9月3日消息,计划实现年产百颗以上百公斤级卫星产能的工厂开工建设,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单轮融资再创最高纪录……一段时期以来,卫星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受到各方关注,相关产业建设正加速落地。卫星互联网将如何便利人们的生活?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关?
  卫星互联网成“新宠”
  视频连线、追剧购物……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4G、5G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正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便利。然而在偏远的山区或者大漠深处、大洋深处,由于技术限制,仍无法畅享互联网服务。
  因此,覆盖广、容量大,不受地域影响、具备信息广播等独特优势的卫星互联网,正作为地面通信的有益补充手段,成为各方关注的“新宠”。
  此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成功发射试验星。2020年1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通信能力达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范畴。
  2020年7月7日,国内首架由高速卫星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航班圆满完成飞行任务。作为国内机上互联网产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核心专业子公司中国卫通可为客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的综合信息服务,在航空、航海、应急、能【*****智伍应用提示您:未购买正式版授权,功能受到影响!!请根据最上面的引导提示,自助购买正式版授权,自动开通!!在线客服微信:ccccyyyy4444,官方网站:zhiwu55.com*****】
  此外,由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所属行云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我国首个自主投资建设的低轨窄带物联网卫星星座“行云工程”,计划在2023年前后建成由80颗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星座,以期解决物联网业务因地面蜂窝通信网络覆盖不足导致的通信盲区难题。
  目前,行云工程第二阶段建设已经启动,计划明年发射12颗卫星,届时天基物联网的全球服务能力将显著增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工艺师符志民表示,航天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融合的天基物联网建设,必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未来的网络,一是对于通信容量需求越来越高,二是覆盖能力越来越高。”银河航天合伙人、卫星技术专家张世杰认为,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可能就是卫星互联网。
  卫星上天不再难
  面对动辄成百上千乃至上万颗的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计划,如何将这么多颗卫星送上天,找到合适的“太空班车”,是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作为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国家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推出了“快舟”“捷龙”等主要用于商业航天发射的运载火箭,运载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进入太空的成本也不断降低。
  另一边,以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翎客航天等为代表的民营航天公司,也在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近日,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亚轨道概念飞行器正式亮相,这是国内首款民营公司发布的亚轨道太空旅游概念飞行器,为太空旅行的实现提供可能。同时,星际荣耀宣布完成11.92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创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单轮融资最高纪录。
  星际荣耀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迈过“入轨”这一运载火箭技术门槛的民营企业。今年秋天,星际荣耀将执行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第二次发射任务。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也将成为国内首个产品化民营火箭型号,具备规模化、持续化发射能力。
  批产卫星不是梦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球在轨卫星数量约为2218颗,未来10年内预计数量将扩大10倍,增量部分主要来自低轨通信卫星。
  2020年至2030年是卫星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期。目前,以九天微星、银河航天为代表的一批卫星互联网企业正蓄势待发。
  2020年9月1日,九天微星智能卫星工厂在河北唐山市路南区开工建设。据悉,作为九天微星卫星研发基地,这一工厂将于2021年初步建成投产,届时计划实现年产百颗以上百公斤级卫星的产能。
  此外,银河航天卫星超级工厂即将落户江苏南通,规划具备日产一颗卫星的产能,最终将朝着年产500颗卫星的产能迈进。
  卫星需求的增长必然带来生产模式和产业链的变化。有专家指出,在此背景下,卫星批量化生产是卫星互联网新基建的关键,针对我国卫星产能相对不足的现状,卫星工厂模式是满足行业刚需的必然选择。
  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彭媛媛表示,卫星工厂不仅是卫星整星总装生产基地,还是卫星技术与应用研发实验室。此次将智能化、脉动式的工业生产线引入卫星制造领域,将改变传统卫星制造模式,以批量化生产方式服务国家卫星互联网新基建的建设需求。
  “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商业价值和公共应用价值非常广阔。”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关照宇表示,未来,随着5G商用的逐步推进和太空云计算资源的部署,卫星互联网的无地域差异网络、低成本和高效等优势将更为凸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23:56:48 | 只看该作者
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特利尔精英网-新加园

GMT+8, 2025-11-24 06:34 , Processed in 0.0677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