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精英网-新加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7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帝国的性格,兴盛与衰败都源于扩张的欲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9:0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您:未获得智伍应用正式版的授权,部分功能受到影响!



尊敬的用户,您好!!


非常感谢您能安装智伍应用旗下的产品,为了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云采集已经开始按天收费,建议购买200天,免费赠送400天,一共600天,平均每天仅需1.67元。


向用户收费是为了给用户更可靠的保障和服务,所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产品的正常运作、不断研发和改进,希望各位用户能够理解和支持。



购买正式版授权请打开下面的网址自助购买:
www.zhiwu55.com/authorization/buy_end_time.php?hzw_appid=9A8E4148CA303E563C85CDA0B7C6508D



购买之后,自动开通正式版授权,新采集的内容不会再出现未购买授权的提示信息,同时智伍应用旗下所有含云采集功能的产品,都无需再次购买云采集的正式版授权,即云采集的授权可以在智伍应用的各个产品那里通用!


如果您已经购买了正式版,还是会出现未购买授权的提示,或者有其它问题,请联系智伍应用官方在线客服QQ/微信:2085244671






很多人都惋惜唐的灭亡,评论说唐亡于藩镇,亡于节度使制度。那么唐帝国是如何走上了这条节度使制度之路呢?


唐帝国中后期之所以要设置节度使这种兼管军政、民政还割据一方的封疆大吏,并不能简单的用李隆基是个脑残失策的皇帝,或者说是李林甫等大臣心怀小九九来解释的。任何脱离当时现状评价历史的行为都是在耍流氓!
——唐帝国的性格,军事扩张
唐帝国实际上是全盘继承了“关陇集团”的军国体制。“关陇集团”是由贺拔岳在关陇地区整合的军事力量,逐渐形成的一个政治军事于一体的集团,他影响了西魏、北周、隋和初唐四个朝代。所以唐帝国的性格就是持续不断的对外扩张,这就是唐帝国军政机器的运行使命。
关陇地区

隋末之后,唐帝国刚刚从分裂归为统一还没几年,人口总数还不及隋鼎盛时期的1/4,唐太宗李世民却不像汉朝刚刚建立时“文景之治”那样的休养生息。
在隐忍一段时间之后,李世民便开始依仗国家的一群猛将良相,率领大队人马迅速投入到开疆拓土的战争之中。当然,唐初的社会经济水平要比汉初的时候好很多,李世民也比杨广在军事上强的不是一点两点。
浅紫色是唐刚刚统一中原,红色为唐高宗领土最盛时疆域

在唐帝国开国之后的百年时间里,李世民不停的开展对外作战,甚至四面八方同时作战。其实国内很多地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比如湖南一带荒凉的被人们称作“天荒”,一直到了唐末这里也是几十年才有一人中进士,被称为“破天荒”。而福建、岭南、贵州这些地区更遍布荒山僻野,是真正的原始丛林。
——初唐的极具扩张和这背后成功的推动力——府兵制
唐帝国长时间的将大量国力投资在对外战争之中,持续的在距离中原万里之遥的戈壁荒漠、天南海北,先后和突厥、薛延陀、吐蕃、吐谷浑、回纥、铁勒、大食、突骑施、契丹、奚、高句丽、百济、日本、南诏等一个个对手交战,进行着远东甚至整个亚洲的称霸战争。
唐帝国的府兵制是整个扩张的基石

在推动唐帝国初期扩张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他建立了极具特色的府兵制。由一个叫做“折冲府”的机构负责府兵的选拔和训练,府兵平时在耕田,农隙训练,战时作战。只要是府兵,全家免除赋役。
槊,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由于制作难度大,五代后基本消失。

但参军所需要的装备,政府只提供盔甲和少数武器如:槊。其他的普通武器,甚至往来口粮和马匹都要自己准备。这也解释花木兰替父从军时为什么要自己采购装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迪士尼的《花木兰》

府兵制酝酿于北魏、创建于北周、成熟于隋朝、兴盛于唐朝。从组织结构和运行上来看,从北魏时期府兵制已经有了完整的雏形,按照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到了北周后期汉人也可以参加府兵;隋时期变军籍为民籍,兵士本人则由军府统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农业和军事实力都获得了极大地提升。
当时中亚,萨珊波斯的骑兵

而且府兵制不只是在中国出现了,在公元4—6世纪之前中亚地区,也有很多类似这也的军政结构。这一制度一直到了初唐还在被延续,这也是这一时期长江以北武力强盛的基础原因。这也是国内并没有被充分开发也可以支撑起频繁的对外战争的原因。持续到中唐后,被募兵制取代才宣告解体破灭。
风卷战旗而陌刀霍霍,在唐帝国的铁骑蹄声中,唐帝国终于建立起华夏王朝前所未有的最大版图,而李世民也为自己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唐高宗更是成为称霸亚洲的“天皇大帝”!
——唐帝国达到扩张上限,府兵制的困局
在唐高宗“二圣临朝”的时代,领土到达扩张的极限。但是生产力的速度赶不上帝国扩张的速度,生产力远远落在后面拖后腿。
影视剧中的二圣临朝

府兵们开始不乐意了,这主要是因为战场距离自己的领地的距离越来越远。往返的周期被拉大,作战时间被拉长,没有时间耕种就没办法养活自己。
帝国如果想要继续维持府兵制就要从新领土去建立、培养府兵部队。但是现实的客观条件限制了这种可能。唐帝国建立后新征服的领地大都没有可以支配的,可以开发的,土地大部分都是有主之地。如果想在这里实行均田制然后推广府兵,就意味着将大量原住民和大族扫地出门,这极不利帝国的统治。
不只是土地兼并,帝国自己也不愿意继续了

另一个原因是唐帝国自己也并不愿意持续的推行府兵制,府兵因为军事所以不用缴纳普通粮赋。如果扩大府兵的封地,也就无法增加朝廷的土地财政收入。
最重要的是在唐帝国的中期土地兼并越发严重。帝国的贵族阶级和官僚阶级的人数在不断地壮大,从战乱中走出来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需要迅速的兼并土地。
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

武则天统治时期,唐帝国开国之时建立起来的均田制和府兵制,在这时也已经土崩瓦解,全国上下土地兼并严重,逃户遍地,面对这样的情况帝国只能循序逃户落户新居,缓解危机。
——募兵制带来的节度使
武则天登基皇位后,大肆诛杀异党,又贬斥杀害黑齿常之、程务挺等名将,导致外战败绩连连。帝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领土受到周围势力的威胁,唐帝国再不复李世民、李治时期各种以少胜多的神话战绩、一战破国的赫赫战功。
扩张的停止,军事力量的下降,也就给边防带来的巨大的压力。这就意味着边疆地区必须有更强大的动力,才能保障对抗周围强大的胡族政权,比如吐蕃、回纥还有大食等。
唐帝国士兵,现代人复原

所以,到了中唐时期,府兵制已经名存实亡。玄宗时期已经到了“折冲诸府无兵可交”的地步,尽管名义上的组织架构还在,府兵却实际上已然成为一群忙于耕作而没有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的普通农民。因此,当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锐意革新,又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招募名为“长征健儿”的精兵十二万人。
这并不是简单的募集军队,而是为了防止兵源质量下滑,不断从直属区域外招募职业军人的行动。从草原上的突厥人,到从中亚迁徙的粟特人,甚至还有西域贵族。被招募的人会以大小不一的团体方式,持续几代人的从事帝国的军事职务。
军事制度上的变革随即引发了一系类连锁反应:几十万边疆守军谁来养活?成为大问题。募兵制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中央一级的府库经常来不及为各地部门输血,于是节度使逐渐染指驻军地的财政权。
唐玄宗时期的十大节度使

本着一切为战争服务的思路,节度使制度应运而生。军权、财权到后来地方上的人力物力也同样需要,于是干脆连行政权也交给节度使。
节度使统领的高级与中级军官,常由他们的番将和家人担当,募兵制的士兵也可以纯粹的做为职业军人。唐初的府兵制度,彻底没有了被复兴的可能。这种番将-职业兵-纳粮民众的多元结构,也一直维持到五代后期为止。
——帝国的危机已成定局,最终叛乱只是时间问题
安禄山这个投机者出现在唐玄宗后期

唐帝国的安全需要这些节度使来守护,当节度使还是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良将的时候,安西、北庭、河东、卢龙、朔方、陇右各镇的军马数量和军事屯田数量,均扩充至此前数倍。
帝国的军事实力再次回归,先后出兵攻灭后突厥汗国和突骑施汗国;连续击败吐蕃,占据青海高原的有利地势;并令回纥、渤海、室韦、契丹、奚人部族臣服,扭转了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军事低迷局面。
唐帝国疆域

当唐帝国达到了历代前朝从未有过的盛世之时,也证明了节度使制度初期的卓有成效。这位志得意满的唐玄宗便开始了更多的放权,将人事权、财政权一一划拨给了各大藩镇。
最终节度使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中结束

最终一位野心家安禄山点燃了这堆“干柴”,酿成了使得唐帝国衰落的安史之乱。短短几年战乱,人口锐减,外地入侵,中枢破损,唐帝国开始半独立的藩镇时代。直到200余年后,“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才宣告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9:06:58 | 只看该作者
安禄山的问题不是必然的,像哥舒翰,高仙芝,阿史那碧斯这种少数民族将领都是很忠心的,戎马一生然后回京养老。安禄山个人是个彻底的混蛋,最后被儿子杀了。而且安史之乱仅靠叛军并没有多少力量威胁到中央,只要潼关不失,万夫莫开,偏偏有人搞事,逼死高,封二将,送重病缠身的哥舒翰到前线,还迁都,只要能坚守一段时间,等到安西和陇右精兵一到,加上敌后颜真卿,张巡等人的努力,平叛只在一瞬间,况且安禄山和史思明没多久就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9:09:49 | 只看该作者
说白了就是唐朝其实打了进一百年的仗,啥好处没捞到。关中人口压力太大,土地兼并又厉害。府兵制就崩溃了,只能用募兵。但是,国家又没控制,简单的放权。最终把自己也搭进去了。没有监管的权利,就如脱笼而出的猛兽,就算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张禄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9:12:4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安禄山不叛乱唐朝也会逐渐衰落直至灭亡,自古中国的王朝持续最长也就300年左右,唐朝也差不多300年,汉朝其实也只存在200年,东汉只是恰巧一个刘姓宗室复辟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9:15:31 | 只看该作者
唐朝的扩张策略出了问题。一味的考打,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突厥反复建国,契丹反复侵扰辽东,还打不走,安西四镇也是反复争夺。这一点需要向清朝学习,除了军事手段,那就是我政治联姻,行政划分,宗教感化,实在不听话的就是准噶尔,一个不留。要么狠到底要么阴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9:18:22 | 只看该作者
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同罗马帝国中后期的总督制度很类似,行省的总督控制着军队,财政权和人事权,对蛮族和波斯人作战,一旦做大就进军罗马当皇帝。不同点在于宋太祖废除了节度使,戴克里先反而弄出了东西罗马四皇帝共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9:21:13 | 只看该作者
不多说,胡人就是胡人,不可信,到最后不还是得靠汉人将领郭子仪力挽狂澜,有句话说的不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9:24:04 | 只看该作者
“一骑红尘妃子笑”,记得有个角度的解读是,从岭南到长安,加急的驿报不会超过七天(时间再久荔枝没法吃了)。那么安西、北庭呢?时间只能更久,那么在这样的通讯和交通条件下,为了应付边境战事,不赋予前线指挥官全权怎么行?不单是军事指挥权,连属地的人财物也都必须交给他,这就是节度使的来历。 节度使只是个名字,上古的分封制,汉晋的藩王,本质上都是一个意思:中央政权在技术上根本没可能真正控制那么庞大的疆域,技术上、经济上进一步,中央集权就进一步、疆域就大一点,而超出当时条件的扩张,不是徒劳无功(比如两汉),就是遭遇反噬,比如大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9:26:55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初唐盛唐那股风气,像很多文人都以战场杀敌为荣耀,比如高适,李白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9:29:46 | 只看该作者
节度使的控制是有规章的,干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回长安养老,安禄山本来也是这条路,却给杨国忠私心给堵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特利尔精英网-新加园

GMT+8, 2025-11-24 08:38 , Processed in 0.0793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