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帮人千百回只要一回不告诉就是恶人,这种人品德这个样子,还是在蒙特利尔部分华人就是o这个样子罗素曾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但是,这句话漏掉了一个重要后续:在不良善人面前,过于善良,只会换来别人的过度索取。 莎翁在《哈姆雷特》中曾叹息道:“过度的善良反而会摧毁它的本身”。是的,很多时候,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变本加厉。 01.
从小,父母就告诫我们做人要善良,要对每个人温柔以待。
可是,长大后,越来越发现,大多数人都不值得你对他善良。
因为“我敬你一尺,你敬我一丈”在现实生活里大致是不成立的,人们往往习惯于“得寸进尺”。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每天早上去上班都会遇到一个乞丐,经过乞丐的时候,他都会给乞丐十块钱,后来他每天给乞丐五块钱,再后来,只给乞丐一块钱。
乞丐心里觉得很奇怪,有一天,年轻人往乞丐的碗里放了一块钱,准备离开的时候,乞丐一把拉住了他,很生气的问到:
你以前都是给我十块,后来给我五块,现在怎么变成了一块了?
年轻回答说:以前我一个人过,所以给你十块,后来我结婚要养家了,就只能给你五块了,现在我有了孩子要养,就只能给你一块了。
乞丐听了勃然大怒的说道:你怎么能用我的钱来养活你的家人呢?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觉得乞丐说的很可笑。
“我的钱,我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你有什么资格要求我给你多少。”
但人**就是这样,你一天打他一巴掌,有一天不打,他就会感激你!而你每天给他一块钱,有一天没给,他就会憎恨你。
很多朋友、亲戚不也是这样吗?
把你的付出当成了习惯,把你的善良看成心甘情愿。
今天上网不方便,让你代购东西不给钱;
明天工作不如意,在你家蹭吃蹭喝还抱怨。
帮他的他看不到,但只要是你一点小事没顺着他,他就忘了你所有的好。
所以,在看透了生活百态之后,作家严歌苓在书中地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好人,都没好报。”
网上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你越是迁就,别人越是得寸进尺;
你越是退步,别人越是赶尽杀绝;
你越是原谅,别人越是肆无忌惮;
你越是心软,别人越是贪得无厌。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这就是****的人**!
没人会感激你的善良,他们只会得寸进尺。
02.
其实,善良本身并不有错,但大多数时候,善良都在一步步被试探利用。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得曼曾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于是,这些主妇答应了。
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更大的招牌放在庭院内。这次,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
实验同时,助手也向以前没有放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
结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后者只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3倍。
上述心理效应,我是这样解读的,当你同意了帮一个100块钱的忙以后,这个忙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你同意继续帮忙的几率也**着越来越大。
因为,心理学认为,人们总是愿意把自己调整成前后一贯、首尾一致的形象,即使别人的要求有些过分,但为了维护印象的一贯**,人们也会继续下去。
可是,贪得无厌这件事,很多人都是无师自通的。
所以,人不能惯,情不能盼。
否则,你的忍让,会换来得寸进尺,你的包容,会换来肆无忌惮。
就像毒保姆莫焕晶一样,即使经历了借钱、偷手镯等行为,林太太一家也因为善良,而对她没有任何防备。
甚至还拿出10万资助她盖房。
可是,莫焕晶并没有因为雇主善良而知恩图报,反而惦记其钱款,并在主人林先生家纵火,结果火灾导致林太太和三个孩子全部死亡,无一幸免。
林先生**为莫焕晶孩子定制的童装,没有换来保姆的良心发现,而是换来了自己的家破人亡。
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感恩,也不是每个人都值得温柔以待。
《芳华》有一句台词:
“那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懂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善良是好事,但是我觉得善良是要对懂得善良并且珍惜善良的人。”
|